2021版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国家、地方与行业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对环境保护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具备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及生态污染防治和环境规划、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能够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设计单位、环保相关单位或工矿企业等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相关工作,具有远大理想、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学生具有以下能力:
1、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交流和社会服务能力;
2、熟练掌握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与知识,具备专业技能,能够胜任环保领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运营与管理、环境规划与评价、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研究等方面工作;
3、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跟踪环境工程学科前沿,具备运用现代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研究与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新技术的能力;
4、具有创新精神和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和终身学习适应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要求。
二、毕业要求
通过系统学习,毕业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具体如下:
(1)工程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正确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经综合论证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在考虑安全与健康、法律法规与相关标准,以及经济、文化、环境、现代社会等因素的前提下,能够设计/开发针对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环境保护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应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展研究,包括制定实验方案、分析和解释数据、撰写报告等,并通过获取的信息综合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开发、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 能够基于环境工程专业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和评价本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意义,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热爱环境保护事业,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环境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遵纪守法,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与其他学科成员开展合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能够在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针对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书面和口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环境工程专业的外文书刊资料,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工程实践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适应新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土木工程。
四、专业核心课程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化学、环境工程专业导论、环境化学、环境工程施工与概预算、污水管道工程、环保设备基础、环境生态工程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与实习、环境污染治理社会实践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环境监测实验、水污染控制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等。
七、基本学制:四年
八、毕业合格标准
具有学籍的学生,德育、智育、体育成绩合格,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及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获得的总学分不少于160学分,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九、学位授予条件
符合《兰州理工大学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条件的毕业生,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十、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总学分 |
总学时 |
理论教学 |
实践教学 |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
(独立、随课)实验上机等教学 |
集中实践环节 |
学分 |
学时 |
学分 |
学时 |
学分 |
周数 |
通识与公共基础课程 |
必修课 |
64 |
1152 |
56.12 |
1006 |
6.88 |
146 |
1 |
2 |
12.31% |
公共选修课 |
7 |
152 |
7 |
152 |
|
|
|
|
|
学科基础课程 |
必修课 |
33.5 |
536 |
28 |
448 |
5.5 |
88 |
|
|
16.42% |
专业课程 |
专业必修课 |
43.5 |
264 |
13.75 |
220 |
2.75 |
44 |
27 |
27 |
68.39% |
专业类选修课 |
8 |
128 |
8 |
128 |
|
|
|
|
|
创新与创业教育课程 |
创新创业必修课 |
1 |
-- |
-- |
-- |
-- |
-- |
-- |
-- |
-- |
选修课 |
3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160 |
2232 |
112.87 |
1954 |
15.13 |
278 |
28 |
29 |
26.96% |
课外活动 |
创新创业项目 |
2 |
-- |
-- |
-- |
-- |
-- |
-- |
-- |
-- |
第二课堂 |
2 |
-- |
-- |
-- |
-- |
-- |
-- |
-- |
-- |
十一、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
十二、微辅修专业、辅修专业、辅修学位修读要求
1、微辅修专业:11学分,修读标注为单个“*”专业核心课程,完成可授予微辅修专业证书。
2、辅修专业:33学分,修读单“*”和双“**”标注的专业核心课程,完成可授予辅修专业证书。
3、辅修学位:48学分,修读单“*”,双“**”以及三“***”标注的课程,完成可授予辅修学位证书。
十三、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
本专业毕业要求 |
本专业培养目标 |
目标1 |
目标2 |
目标3 |
目标4 |
毕业要求1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
毕业要求9 |
● |
|
|
|
毕业要求10 |
● |
|
|
● |
毕业要求11 |
● |
● |
|
|
毕业要求12 |
|
|
● |
● |
十四、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序号 |
名称 |
毕业要求1 |
毕业要求2 |
毕业要求3 |
毕业要求4 |
毕业要求5 |
毕业要求6 |
毕业要求7 |
毕业要求8 |
毕业要求9 |
毕业要求10 |
毕业要求11 |
毕业要求12 |
1 |
高等数学B1-2 |
H |
H |
|
|
|
|
|
|
|
|
|
|
2 |
线性代数 |
H |
|
|
|
|
|
|
|
|
|
|
|
3 |
概率与数理统计 |
H |
|
|
|
|
|
|
|
|
|
|
|
4 |
大学物理B |
H |
H |
|
M |
|
|
|
|
|
|
|
|
5 |
物理化学B |
|
M |
|
M |
|
|
|
|
|
|
|
|
6 |
无机及分析化学B |
M |
|
|
H |
|
|
|
|
|
|
|
|
7 |
有机化学B |
|
M |
|
M |
|
|
|
|
|
|
|
|
8 |
工程制图基础及CAD |
M |
H |
|
|
L |
|
|
|
|
|
|
|
9 |
电工学导论 |
H |
|
|
H |
|
|
|
|
|
|
|
|
10 |
Python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
|
|
|
|
M |
|
|
|
|
|
|
|
11 |
工程力学 |
H |
H |
H |
|
|
|
|
|
|
|
|
|
12 |
工程测量 |
L |
|
|
|
|
|
|
|
M |
|
|
|
13 |
环境监测 |
L |
|
|
M |
H |
|
|
|
|
|
|
|
14 |
环境化学 |
M |
M |
|
|
|
|
|
|
|
|
|
|
15 |
环境工程原理 |
H |
H |
|
H |
|
|
|
|
|
|
|
|
16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
M |
H |
|
M |
|
|
|
|
|
|
|
|
17 |
污水管道工程 |
|
|
M |
|
|
M |
|
|
|
|
|
|
18 |
环境工程施工与概预算 |
|
|
|
|
L |
L |
|
|
|
|
H |
|
19 |
环境工程专业导论 |
|
|
|
|
|
|
M |
H |
|
|
|
|
20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H |
|
H |
H |
|
|
|
|
|
|
|
|
21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H |
|
H |
M |
|
|
|
|
|
|
|
|
22 |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
H |
|
H |
M |
|
|
|
|
|
L |
|
|
23 |
环境规划与管理 |
|
|
|
|
M |
|
H |
|
|
|
H |
|
24 |
环境影响评价 |
|
|
M |
|
|
H |
L |
|
|
|
|
|
25 |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
M |
|
M |
|
|
|
|
|
|
|
|
|
26 |
环保设备基础 |
|
|
M |
|
|
|
|
L |
|
|
|
|
27 |
文献检索与利用 |
|
L |
|
|
H |
|
|
|
|
|
|
|
28 |
环境生态工程 |
M |
|
L |
|
|
|
|
|
|
|
|
|
29 |
化工企业清洁生产 |
|
|
|
|
|
|
M |
|
|
|
M |
|
30 |
大学物理实验 |
M |
M |
|
M |
|
|
|
|
|
|
|
|
31 |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
|
|
H |
|
|
|
|
|
|
M |
|
|
32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
|
|
H |
|
|
|
|
|
|
M |
|
|
33 |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
|
|
H |
|
|
|
|
|
|
M |
|
|
34 |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 |
|
|
L |
|
|
|
H |
|
|
|
|
|
35 |
环境污染治理社会实践 |
|
|
|
|
|
M |
|
|
H |
L |
|
|
36 |
认识实习 |
|
|
|
|
|
L |
L |
|
|
M |
|
|
37 |
生产实习 |
|
|
|
|
|
M |
|
L |
H |
H |
|
|
38 |
毕业设计(论文)与实习 |
|
H |
H |
|
M |
|
|
|
|
H |
|
|
39 |
军训 |
|
|
|
|
|
|
|
|
H |
|
|
|
40 |
军事理论 |
|
|
|
|
|
|
|
|
M |
|
|
|
41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
|
|
|
|
H |
|
H |
|
|
|
|
4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
|
H |
|
|
|
H |
|
|
4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
|
|
|
H |
|
H |
|
|
|
|
4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H |
|
|
H |
|
|
|
|
|
H |
45 |
形势与政策1-8 |
|
|
|
|
|
H |
|
|
|
|
|
|
46 |
大学英语B1-4 |
|
|
|
|
|
|
|
|
L |
H |
|
M |
47 |
体育1-4 |
|
|
|
|
|
|
|
|
H |
|
|
|
48 |
创新创业基础 |
|
|
|
|
|
|
M |
|
|
|
L |
M |
49 |
创新课程 |
|
|
|
|
|
|
|
|
M |
M |
|
|
50 |
开放实验 |
|
|
|
|
|
|
|
|
M |
M |
|
|
51 |
科研创新训练计划(I-V) |
|
|
|
|
|
|
|
M |
M |
M |
|
|
52 |
美育(限选) |
|
|
|
|
|
|
|
H |
|
|
|
M |
53 |
劳动教育(限选) |
|
|
|
|
|
|
|
H |
|
|
|
M |
54 |
国家安全教育(限选) |
|
|
|
|
|
|
|
H |
|
|
|
M |
55 |
四史(限选) |
|
|
|
|
|
|
|
H |
|
|
|
M |
56 |
一般性公共选修课 |
|
|
|
|
|
|
|
L |
|
|
|
|
注:标有H、M、L的课程为支撑某项毕业要求的课程,支撑强度细分为:H-强,M-中,L-弱。
2017版(2019修订)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围绕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人才的需要,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具备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及物理性污染防治和环境规划、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够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环保相关单位、工矿企业等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具有以下能力:
培养目标1: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恪守职业道德,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交流和社会服务能力;
培养目标2:熟练掌握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能够胜任环保领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监测、规划与评价、环境保护研究、工程运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
培养目标3: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跟踪环境工程学科前沿,具备运用现代技术研究与开发污染治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能力;
培养目标4:具有创新意识和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和终身学习适应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要求。
二、毕业要求
通过系统学习,毕业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1)工程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正确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经综合论证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开发针对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考虑健康与安全、法律法规、经济、文化、环境、现代社会等因素,设计满足环境保护需求的工艺、系统及设备,用报告、图纸等工程学语言呈现成果,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应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展研究,包括设计实验、解析实验数据,并通过获取的信息综合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及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环境工程专业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和评价本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意义,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热爱环境保护事业,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遵纪守法,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以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形式,针对环境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实践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工程、土木工程。
四、专业核心课程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化学、污水管道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概预算、环保设备基础、环境规划与管理。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水污染控制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实验等。
七、基本学制:四年
八、毕业合格标准
具有学籍的学生,德育、智育、体育成绩合格,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及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获得的总学分不少于180学分,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九、学位授予条件
符合《兰州理工大学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条件的毕业生,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十、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学分 |
学时 |
理论教学 |
实践教学 |
实践教学占学分比例(%) |
实践教学占学时比例(%) |
学分 |
学时 |
学分 |
学时 |
学周 |
通识与公共基础课程 |
必修课 |
61.5 |
1192 |
52.9 |
912 |
8.6 |
212 |
2 |
14.0 |
21.8 |
公共选修课 |
8.0 |
160 |
8.0 |
160 |
— |
— |
— |
— |
— |
学科基础课程 |
必修课 |
49.0 |
784 |
42.1 |
674 |
6.9 |
110 |
— |
14.1 |
14.0 |
专业课程 |
专业必修课 |
49.5 |
1040 |
15.5 |
248 |
34.0 |
96 |
29 |
68.7 |
76.2 |
专业选修课 |
8.0 |
128 |
8.0 |
128 |
— |
— |
— |
— |
— |
创新与创业教育课程 |
创新创业必修课 |
1.0 |
32 |
0.6 |
20 |
0.4 |
12 |
— |
40.0 |
37.5 |
选修课 |
3.0 |
— |
— |
— |
3.0 |
— |
— |
100 |
100 |
合 计 |
180.0 |
3336 |
126.8 |
2142 |
53.2 |
434 |
31 |
29.6 |
35.3 |
十一、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
说明:各专业需制定课程配置流程图,确定各专业课程的先修顺序,避免课程之间的逻辑顺序颠倒,以便指导学生按序进行课程修读。
十二、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见附件)
十三、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本专业毕业要求 |
本专业培养目标 |
目标1 |
目标2 |
目标3 |
目标4 |
毕业要求1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
毕业要求9 |
● |
|
|
|
毕业要求10 |
● |
|
|
● |
毕业要求11 |
● |
● |
|
|
毕业要求12 |
|
|
● |
● |
十四、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说明:各专业要认真梳理所设置课程对能力培养的作用,建立每一门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序号 |
名称 |
毕业要求1 |
毕业要求2 |
毕业要求3 |
毕业要求4 |
毕业要求5 |
毕业要求6 |
毕业要求7 |
毕业要求8 |
毕业要求9 |
毕业要求10 |
毕业要求11 |
毕业要求12 |
1 |
高等数学B1-2 |
H |
M |
|
|
|
|
|
|
|
|
|
|
2 |
线性代数 |
L |
M |
|
|
|
|
|
|
|
|
|
|
3 |
概率与数理统计 |
L |
M |
|
|
|
|
|
|
|
|
|
|
4 |
大学物理B1-2 |
M |
|
|
|
|
|
|
|
|
|
|
|
5 |
物理化学B |
|
M |
|
M |
|
|
|
|
|
|
|
|
6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M |
|
|
H |
|
|
|
|
|
|
|
|
7 |
有机化学B |
|
M |
|
M |
|
|
|
|
|
|
|
|
8 |
计算机与C程序设计基础 |
|
|
|
|
M |
|
|
|
|
|
|
|
9 |
C程序设计 |
|
|
|
|
L |
|
|
|
|
|
|
|
10 |
工程制图基础 |
H |
|
|
|
|
|
|
|
|
|
|
|
11 |
电工学C |
M |
|
|
|
|
|
|
|
|
|
|
|
12 |
工程力学 |
M |
|
|
|
|
|
|
|
|
|
|
|
13 |
工程测量 |
L |
|
|
|
|
|
|
|
M |
|
|
|
14 |
化工制图B |
|
|
L |
|
|
|
|
|
|
|
|
|
15 |
环境工程专业导论 |
|
|
|
|
|
|
H |
H |
|
|
|
|
16 |
环境工程原理 |
H |
H |
|
H |
|
|
|
|
|
|
|
|
17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
M |
H |
|
M |
|
|
|
|
|
|
|
|
18 |
环境化学 |
L |
M |
|
|
|
|
|
|
|
|
|
|
19 |
污水管道工程 |
|
|
M |
|
|
|
|
|
|
|
|
|
20 |
环境工程CAD |
|
|
|
|
L |
|
|
|
|
|
|
|
21 |
专业外语 |
|
|
|
|
|
|
|
|
|
M |
|
|
22 |
环境工程施工 |
|
|
|
|
|
L |
|
|
|
|
M |
|
23 |
环境监测 |
L |
|
|
M |
H |
|
|
|
|
|
|
|
24 |
环境工程概预算 |
|
|
|
|
M |
|
|
|
|
|
M |
|
25 |
环境工程技术进展 |
|
|
|
|
|
|
M |
|
|
H |
|
M |
26 |
环境规划与管理 |
|
|
|
|
|
H |
|
|
|
|
H |
|
27 |
化工企业清洁生产 |
|
|
|
|
|
M |
H |
|
|
|
|
|
28 |
文献检索与管理 |
|
L |
|
|
H |
|
|
|
|
|
|
|
29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H |
|
H |
M |
|
|
|
|
|
|
|
|
30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H |
|
H |
M |
|
|
|
|
|
|
|
|
31 |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
H |
|
H |
M |
|
|
|
|
|
|
|
|
32 |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
M |
|
M |
|
|
|
|
|
|
|
|
|
33 |
环保设备基础 |
|
|
M |
|
|
|
|
|
|
|
|
|
34 |
环境影响评价 |
|
|
M |
|
|
H |
L |
|
|
|
|
|
35 |
大学物理实验 |
|
|
|
L |
|
|
|
|
|
|
|
|
36 |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
|
|
H |
|
|
|
|
|
|
M |
|
|
37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
|
|
H |
|
|
|
|
|
|
M |
|
|
38 |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
|
|
H |
|
|
|
|
|
|
M |
|
|
39 |
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实验 |
|
|
|
H |
M |
|
|
|
M |
|
|
|
40 |
环境污染治理社会实践 |
|
|
|
|
|
H |
|
|
H |
L |
|
|
41 |
认识实习 |
|
|
|
|
|
L |
L |
|
|
|
|
M |
42 |
生产实习 |
|
|
|
|
|
M |
|
L |
M |
H |
|
|
43 |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 |
|
H |
H |
|
|
|
|
|
|
H |
|
|
44 |
创新创业基础 |
|
|
|
|
|
|
|
|
H |
|
|
|
45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
|
|
|
|
|
M |
|
|
|
|
46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
|
|
|
M |
|
|
|
|
47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
|
|
|
|
|
H |
|
|
|
H |
48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
|
|
|
H |
|
|
|
H |
49 |
形势与政策1-4 |
|
|
|
|
|
|
|
M |
|
|
|
H |
50 |
大学英语B1-4 |
|
|
|
|
|
|
|
|
|
H |
|
|
51 |
体育1-4 |
|
|
|
|
|
|
|
H |
H |
|
|
|
52 |
军训(含军事理论) |
|
|
|
|
|
|
|
M |
|
|
|
|
53 |
大学语文 |
|
|
|
|
|
|
|
L |
|
|
|
M |
54 |
大学写作 |
|
|
|
|
|
|
|
|
|
|
|
M |
55 |
技术经济分析 |
|
|
|
|
L |
|
|
|
|
|
H |
|
56 |
大学生实用心理学 |
|
|
|
|
|
|
|
H |
|
|
|
|
注:标有H、M、L课程为支撑某项毕业要求的课程,支撑强度细分为:H-强,M-中,L-弱。
2017版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方法,具有环境污染防治、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备污染防治工程设计、环境工程研究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设计单位、学校、工矿企业等从事环境管理、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学生具有以下能力:
(1)在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设计单位、学校、工矿企业等从事环境管理、监测评价、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等工作,为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承担责任,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
(2)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环境工程专业知识,同时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等因素分析解决环境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3)具有与环境工程相关的工程开发、项目管理及设计的能力,包括问题阐述、信息获取、现代工程工具应用、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实验分析及经济决策的能力;
(4)理解工程师的职业、社会及道德责任,并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按照培养目标制定了以下12条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应用于环境工程领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环境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环境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环境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环境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环境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环境领域各种复杂工程问题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环境领域的各类复杂工程问题的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环境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工程、土木工程。
四、专业核心课程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备基础。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课程设计、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水污染控制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固体废弃处理与处置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等。
七、基本学制:四年
八、毕业合格标准
具有学籍的学生,德育、智育、体育成绩合格,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必修课、选修课及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获得的总学分不少于180学分,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九、学位授予条件
符合《兰州理工大学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条件的毕业生,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十、课程学分与学时分配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学分 |
学时 |
理论教学 |
实践教学 |
实践教学占学分比例(%) |
实践教学占学时比例(%) |
学分 |
学时 |
学分 |
学时 |
学周 |
通识与公共基础课程 |
必修课 |
61.5 |
1192 |
52.9 |
912 |
8.6 |
212 |
2 |
14.0 |
21.8 |
公共选修课 |
8.0 |
160 |
8.0 |
160 |
— |
— |
— |
— |
— |
学科基础课程 |
必修课 |
49.0 |
784 |
42.1 |
674 |
6.9 |
110 |
— |
14.1 |
14.0 |
专业课程 |
专业必修课 |
49.5 |
1040 |
15.5 |
248 |
34.0 |
96 |
29 |
68.7 |
76.2 |
专业选修课 |
8.0 |
128 |
8.0 |
128 |
— |
— |
— |
— |
— |
创新与创业教育课程 |
创新创业必修课 |
1.0 |
32 |
0.6 |
20 |
0.4 |
12 |
— |
40.0 |
37.5 |
选修课 |
3.0 |
— |
— |
— |
3.0 |
— |
— |
100 |
100 |
合 计 |
180.0 |
3336 |
126.8 |
2138 |
53.2 |
434 |
31 |
29.6 |
35.3 |
十一、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
说明:各专业需制定课程配置流程图,确定各专业课程的先修顺序,避免课程之间的逻辑顺序颠倒,以便指导学生按序进行课程修读。
十二、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见附件2)
十三、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
序号 |
培养目标 |
毕业要求1 |
毕业要求2 |
毕业要求3 |
毕业要求4 |
毕业要求5 |
毕业要求6 |
毕业要求7 |
毕业要求8 |
毕业要求9 |
毕业要求10 |
毕业要求11 |
毕业要求12 |
1 |
目标1 |
|
|
|
|
|
● |
|
|
|
|
|
● |
2 |
目标2 |
● |
● |
● |
|
|
● |
● |
|
|
|
● |
|
3 |
目标3 |
|
|
|
● |
● |
|
|
|
● |
● |
|
|
4 |
目标4 |
|
|
|
|
|
● |
|
● |
|
● |
|
|
十四、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说明:各专业要认真梳理所设置课程对能力培养的作用,建立每一门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序号 |
课程名称 |
毕业要求1 |
毕业要求2 |
毕业要求3 |
毕业要求4 |
毕业要求5 |
毕业要求6 |
毕业要求7 |
毕业要求8 |
毕业要求9 |
毕业要求10 |
毕业要求11 |
毕业要求12 |
1 |
军训 |
|
|
|
|
|
|
|
|
H |
|
|
|
2 |
军事理论 |
|
|
|
|
|
|
|
|
M |
|
|
|
3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
|
|
|
|
H |
|
H |
|
|
|
|
4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
|
|
|
|
H |
|
|
|
H |
|
|
5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
|
|
|
|
|
H |
H |
|
|
|
6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
|
|
|
|
H |
H |
|
|
|
|
|
7 |
形势与政策1-4 |
|
|
|
|
|
H |
|
|
|
|
|
H |
8 |
大学英语B1-4 |
|
|
|
|
|
|
|
L |
L |
M |
|
M |
9 |
体育1-4 |
|
|
|
|
|
|
|
M |
H |
|
|
H |
10 |
高等数学B1-2 |
H |
H |
|
M |
M |
|
M |
|
|
|
L |
L |
11 |
线性代数 |
H |
H |
|
M |
M |
|
M |
|
|
|
L |
L |
12 |
概率与数理统计 |
H |
M |
|
H |
M |
|
M |
|
|
L |
M |
L |
13 |
大学物理B1-2 |
H |
H |
|
|
|
|
|
|
|
|
|
|
14 |
大学物理实验 |
H |
H |
|
|
|
|
|
|
|
|
|
|
15 |
计算机与C程序设计基础 |
|
|
|
|
H |
|
|
|
|
|
|
|
16 |
C程序设计 |
|
|
|
|
H |
|
|
|
|
|
|
|
17 |
大学语文 |
|
|
|
|
|
|
|
M |
|
|
|
|
18 |
大学写作 |
|
|
|
|
|
|
|
|
|
L |
|
|
19 |
大学生实用心理学 |
|
|
|
|
|
|
|
M |
|
|
|
|
20 |
技术经济分析 |
|
|
|
|
|
|
|
|
|
|
H |
|
21 |
工程制图基础 |
L |
M |
|
|
M |
|
|
|
|
|
|
|
22 |
物理化学B |
H |
|
|
M |
|
|
|
|
|
|
|
|
23 |
无机及分析化学 |
H |
|
|
M |
|
|
|
|
|
|
|
|
24 |
有机化学B |
H |
|
|
M |
|
|
|
|
|
|
|
|
25 |
电工学C |
H |
|
|
H |
|
|
|
|
|
|
|
|
26 |
工程力学 |
M |
H |
L |
M |
|
|
|
|
|
|
|
|
27 |
工程测量 |
|
L |
|
|
|
|
|
|
M |
|
|
|
28 |
化工制图B |
|
L |
L |
|
|
|
|
|
|
|
|
|
29 |
环境工程专业导论 |
|
|
|
|
|
|
|
L |
|
|
|
M |
30 |
环境工程原理 |
M |
H |
H |
M |
|
|
|
|
|
|
|
|
31 |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
|
M |
|
M |
|
|
|
|
|
|
|
|
32 |
环境化学 |
M |
M |
|
M |
|
|
|
|
|
|
|
|
33 |
环境工程CAD |
|
|
|
|
M |
|
|
|
|
L |
|
|
34 |
专业外语 |
|
|
|
|
|
|
|
|
|
M |
|
L |
35 |
污水管道工程 |
|
|
L |
M |
|
M |
|
|
|
|
|
|
36 |
环境工程施工 |
|
|
|
|
|
M |
|
|
|
|
M |
|
37 |
环境监测 |
|
M |
|
M |
|
|
|
|
|
|
|
|
38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L |
|
H |
M |
|
|
L |
|
|
|
|
|
39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L |
|
H |
M |
|
|
L |
|
|
|
|
|
40 |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
L |
|
H |
M |
|
|
L |
|
|
|
|
|
41 |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
L |
|
H |
|
|
|
L |
|
|
|
L |
|
42 |
环保设备基础 |
L |
L |
M |
|
|
|
|
|
|
|
|
|
43 |
环境影响评价 |
|
|
M |
|
|
|
H |
|
|
|
|
|
44 |
环境工程技术进展 |
|
|
|
|
M |
|
M |
|
|
M |
|
M |
45 |
文献检索与文献管理 |
|
|
|
|
M |
|
|
|
|
|
|
M |
46 |
环境规划与管理 |
|
|
|
|
|
|
|
M |
|
|
H |
|
47 |
化工企业清洁生产 |
|
|
|
|
|
H |
|
|
|
|
M |
|
48 |
环境工程概预算 |
|
|
|
|
|
M |
|
|
|
|
M |
|
49 |
化工环保 |
|
|
|
|
|
M |
M |
|
|
|
|
|
50 |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
|
H |
H |
|
|
|
|
|
|
M |
|
|
51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
|
H |
H |
|
|
|
|
|
|
M |
|
|
52 |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
|
H |
H |
|
|
|
|
|
|
M |
|
|
53 |
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实验 |
|
|
|
H |
M |
|
|
|
M |
|
|
|
54 |
环境污染治理社会实践 |
|
|
|
|
M |
|
|
|
|
H |
|
|
55 |
认识实习 |
|
|
|
|
|
M |
|
M |
|
L |
|
|
56 |
生产实习 |
|
|
|
|
|
H |
M |
M |
|
M |
|
|
57 |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 |
|
H |
H |
|
M |
M |
M |
|
|
H |
M |
M |
58 |
创新创业基础 |
|
|
|
|
|
|
|
|
M |
|
|
M |
注:标有H、M、L的课程为支撑某项毕业要求的课程,支撑强度细分为:H-强,M-中,L-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