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研究生培养

制冷及低温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7-29

制冷及低温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080705

一、培养目标

制冷及低温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现状、发展动态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状况。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科研道德,能够胜任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和教学等工作。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结合集体培养。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每个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要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注意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培养刻苦钻研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必须在学校进行;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在学校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研究机构或企业进行。

2.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制,为24年。其中理论学习时间不超1年,进行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允许研究生休学12年用于工作或创业。不能按时毕业者按肄业处理。

三、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主要研究获得、保持及利用低于环境温度的原理与方法,可分为制冷工程和低温工程两个领域。本学科将依托我校化工过程机械以及流体机械及工程等传统优势学科,相互支撑,相互渗透,在学科交叉领域形成涡旋式制冷压缩机、新型制冷热泵技术、低温贮运技术、新型制冷技术、天然气液化技术、热能工程等研究方向。

1 研究方向及主要内容简介 

研 究 方 向

主 要 内 容 简 介

1.涡旋式制冷压缩机

1.涡旋式制冷压缩机理论研究

2.涡旋式天然气压缩机研究

3.涡旋式无油润滑压缩机

2.新型制冷热泵技术

1.新型制冷技术

2.热泵空调系统

3.新型低温制冷机

3.低温贮运技术

 

1.低温贮运设备绝热技术研究

2.低温换热器传热特性研究

3.低温流体管内相变流动特性研究

4.吸附技术研究

4.天然气液化技术

1.天然气液化系统工艺优化

2.LNG储配工艺

3.LNG冷量利用技术

5. 热能工程

1.传热传质过程强化及高效换热器

2.热力过程效能及经济性分析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课程设置”附页)

 

 

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见附表。

1.研究生所修课总学分至少为32学分,其中学位课和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在入学后一学期内完成。

2.非本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生,必须加选本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23门,但所学课程的学分不计入总学分。

3. 课程设置表中设置的课程有一定的选修空间,研究生一旦选定某门课程,则必须参加该课程的学习和考试。考试不及格的研究生,可在学习年限内参加重考或重修相同性质课程。参加重考或重修的研究生必须经选课后取得考试资格,重考与他届研究生同卷同堂进行,不再另行安排。在学习年限内未能按要求完成课程学习者,予以退学。
    4.
硕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积极参与导师相关研究课题和学术报告;在导师的安排下可以参与助课、答疑、批改作业等本科教学活动

五、选题开题

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力求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尽可能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成为导师科研课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所选课题的份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当。

研究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资料收集、调研、选题、并写出书面开题报告,提交导师,由系统一安排,以学科(专业)为单位,组织3人以上校内同行专家召开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应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在国民经济或学术上的价值和意义;课题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目前需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拟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的及主要技术指针;拟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实施方案及可行性论证;工作进度;参考资料等。开题报告须公开举行报告会,通过者方可进入课题研究阶段;未通过者须对选题报告不足之处进行修改,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报告。以上工作须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具体要求详见《兰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开题报告的原则和要求》。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范围包括政治思想、品德表现,学位课程的学习和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 (具体详见《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

七、学位论文及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自己的新见解,并能表明作者具有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1. 在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研究工作。论文研究工作原则上按开题报告中设计的方案进行,研究生院及学院应定期进行论文跟踪考核,确保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硕士生论文工作一般不少于1年,确保有足够的论文研究工作量,具体要求详见《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八、论文答辩

硕士生指导教师应对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符合要求者不能提交答辩。硕士生答辩前一个月提交学位论文,同时提交学位申请、导师推荐意见、发表的学术论文或被接受发表学术论文的相关证明。论文经两位专家进行评审通过后,方可提交答辩委员会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和学位申请与授予等工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兰州理工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的规定进行。


   联系方式: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彭家坪路36号   邮编:730050   电话:0931-7823115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649号

Copyrights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兰州理工大学奔驰宝马3555新网站   域名备案信息:陇ICP备15002798号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