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CHINESENUM3 、培养目标 动..." />
学校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研究生培养

动力工程领域(化机低温方向)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7-29

动力工程领域(化机低温方向)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5206

 

、培养目标

动力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行业领域的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行业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能胜任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采取在校集中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研究生课程的讲授形式,可以是讲授、讨论、答疑、实验,也可以是上述两种或多种形式相结合,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指导方法上,采取双导师制。双导师制是指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一般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达到相应水平)联合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行校内导师责任制,校外导师参与部分课程、实践过程、项目研究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同时鼓励成立由3-5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达到相应水平的人员组成研究生指导小组参与研究生指导工作;鼓励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进行联合培养。

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和研究生个人的特长和才能,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培养研究生独立自主获取知识与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年限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优秀者可提前半年毕业。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6个月的实习、实践活动。特殊情况允许研究生休学1年。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理论课程、校外实践和学位论文等环节,修满学分,按期毕业。不能按时毕业者按肄业处理。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校规定的政治学习和公益劳动,并坚持体育锻炼。

三、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动力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关注于能源转换、传输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一次能源消耗和污染物质排放,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工程技术领域。覆盖的学科包括: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流体机械及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等。我校动力工程领域(化机低温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侧重于化工过程机械及低温工程,见表1.

 

 

1 研究方向及主要内容简介

研究方向

主要内容简介

化工过程机械

①容积式压缩机;②过程装备结构与强度;③流体密封与阀门技术

④低温贮运技术与设备;⑤蒸汽系统节能设备

制冷及低温工程

①涡旋式制冷压缩机;②低温膨胀机;③新型低温制冷技术

④液化天然气技术;⑤余热锅炉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见“课程设置”附页)

1.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完成不少于30学分的课程学分及必修环节,其中课程学习在入学后一学期内完成。

2. 凡跨学科和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以上本专业的主干课程。补修课程不计算学分。

3. 研究生通过自学或其它学习途径已掌握相关理论实践课程的基本内容并达到其基本要求,经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需参加该门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或在课程开始前单独组织的免修考试。通过考试可获得学分。
    4.
课程设置表中设置的课程有一定的选修空间,研究生一旦选定某门课程,就必须参加该课程的学习和考试。考试不及格者,可在学习年限内参加重考或重修相同性质课程。参加重考或重修的研究生必须经选课后取得考试资格,重考与他届研究生同卷同堂进行,不再另行安排。在学习年限内未能按要求完成课程学习者,予以退学。

5. 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积极参加导师的课题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

五、选题开题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资料收集、调研、选题,需按规定的内容、格式要求撰写书面开题报告,并参加公开答辩。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取得至少24学分,通过开题报告后,方可进入课题的研究阶段。

1. 学位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着重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必须具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行业应用价值。所选课题工作量要饱满,难易程度要适当。

2. 开题报告内容及时间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内完成开题工作。开题报告应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来源、目的及意义;课题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及趋势;拟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的及主要经济或技术指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可行性论证;工作进度安排;现有工作基础;参考文献;且开题报告字数应在4000字左右;主要参考文献4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四分之一。

开题报告须参加校内公开答辩。开题答辩工作由相关学院统一安排,以学科(专业)为单位。答辩组成员由导师和本领域专家组成,人数为3-5人,其中应有相关行业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水平)的专家。开题答辩通过者方能开展后续论文研究工作。开题报告及答辩未通过者需在一个月内完成第二次开题报告及答辩,仍未通过者,答辩组提出淘汰处理意见,相应学院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院审批,进行淘汰处理。

对淘汰人员如校内课程及学习全部结束且符合要求,发给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进修证书。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范围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开题报告等方面,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入学后第四学期进行 (具体详见《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

七、学位论文及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选题得当,有实用价值。掌握资料全面,研究内容与目的明确,工作量要饱满,难易适度。

2. 研究生进行课题研究、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

3. 研究方法运用得当。一般应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应突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

4. 论文工作应在解决关键性生产技术问题上有创新;或设计的工艺、产品有新颖性和实用性;或研制出的成果(技术)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或提出的见解、方案、建议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成为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

5. 论文结构合理,逻辑性强,层次清楚,文图规范,论据充分,有说服力,写作认真。论文格式见《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八、论文答辩

1. 研究生必须按本领域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规定的学分(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以及学位论文,方可申请答辩。

2. 研究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1篇与论文研究工作有关的工程技术方面的论文,或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至少1次,名次不限),或负责(参加)的科技研究与攻关项目至少有一项通过市级以上鉴定,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聘请两位具有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一位应为行业专家。论文作者的导师不能作为论文评阅人,且不宜作为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论文答辩委员会应由57位具有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行业专家。

 

4.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及其他要求按照《兰州理工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和各学科、专业关于学位论文的要求进行。


   联系方式: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彭家坪路36号   邮编:730050   电话:0931-7823115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649号

Copyrights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兰州理工大学奔驰宝马3555新网站   域名备案信息:陇ICP备15002798号 

XML 地图